連虧10年沒起色 紡織老廠告別本業 維士比壯士斷腕 三洋紡轉骨營造業

疫情讓三洋紡決定壯士斷腕。9月15日,三洋紡就此揮別過去的紡織業務,將紡織相關的最後業務「威爾斯」寢具,關閉百貨據點。根據《財訊》報導,去年下半年,三洋紡就開始布局收尾,11月三洋紡的桃園廠停產,12月以7.76億元併購上鋌營造,今年7月三洋紡公告通過減資7成,並變更為「三洋實業」。

維士比伸援注資 難挽頹勢

「要割捨才能生存,虧10年,虧太久了,」三洋紡董事長陳和順說。三洋紡過去是聚丙烯纖維全台獨家生產廠,也是台灣知名的紡織老廠,生產基地以台灣為主。由於虧損連連,2011年創辦人黃水生三子黃俊銘找上維士比當金主。

《財訊》報導指出,維士比原本是小股東,在參與幾次籌資,當救火隊後,一步步變成第2大股東,但業績始終未見起色;維士比急了,才在2017年底正式入主三洋紡織,由維士比創辦人葉清山的妻舅陳和順接掌董事長。但由於長年累積的競爭力不足,難挽頹勢,只有2019年當年賣掉桃園廠房才有獲利。

當中,維士比積極嘗試轉型,比如2016年與黃家攜手自創服飾品牌「自在ZU.ZAI」。2018年5月設立三洋夢工場公司,打算在龜山工業區廠房設體感遊樂場。2019年引進來思達創辦人謝貞德入股3成,願景將三洋紡成為來思達家具布料供應商,進攻歐洲客戶,並透過併購通路模式進駐中國市場、電視購物與全球市場。

《財訊》分析,每個動作都淪為曇花一現,品牌莫大的通路費用和管銷成本,讓負擔更沉重最終收攤。體感遊樂場也未執行,土地廠房賣了,三洋夢工場改名兆鋌地產。去年12月來思達公告處分三洋紡私募普通股284萬股,正式出脫退場。也等於宣告與紡織本業為出發點的種種轉型全部失敗。

為了能馬上有穩定的收入入帳,三洋紡併購上鋌營造。陳和順表示,台商回流、台灣內需的汰舊換新,都是上鋌營造的利多。上鋌營造以接公共工程、公共機關案子為主,無須擔心收不到錢,併購時在手訂單已有10億元,近半年又標下逾5億元的標案,同時進行的工程有5、6個,目前在手案包括屏東縣琉球碼頭案、東港聯合辦公大樓、恆春停車場、高雄監理所等。

漁電共生案 跨足能源市場

在《財訊》訪問過程中,陳和順不時說到與自家高雄總部同棟大樓的企業「三地集團」,提及他們跨出本業,踏進各事業的成功。看三洋紡百分百投資的子公司,也能嗅出多角化經營的端倪。